一起上看小说 > 孟获,身为南蛮为大汉续命五百年 > 第205章 推广农具

第205章 推广农具


孟获闻言,不由得苦笑了一下,“此事更是因缘际会。原本只是想借此机会加深与东吴的关系,没想到竟然成就了一段姻缘。我与孙权之女一见钟情,两人情投意合,最终喜结连理。这完全是意料之外的事,也算是一种外交上的意外收获吧。”

  诸葛亮听罢,不禁大笑,“好一个因缘际会!孟获,你此行虽然冒险,但所得之多,也足见你的智谋与勇气。”

  孟获连忙谦虚地回应:“丞相过誉了,没有丞相的统筹规划和信任,我等岂能有今日之功?”

  诸葛亮点了点头,他知道孟获的功劳不仅仅是运气,更多的是对方那种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敢的行事风格。这种能力在乱世中尤为重要。

  两人的对话逐渐转深,开始讨论起接下来的战略部署。诸葛亮提出,即便目前蜀汉与东吴关系良好,但仍需保持警惕,加强内部稳固,以防不测。

  “我们需加强与其他少数民族的联系,共同维护这片土地的稳定。”诸葛亮端详着地图,指着关键的地理位置,“此外,我还打算进一步加强我们的兵力和粮草储备,以备不时之需。”

  孟获看着诸葛亮手指的地方,沉声道:“丞相的意思是要防备吴国?”

  “不错,现在魏蜀吴,数我蜀国势力最大,为防止魏、吴联合,第一是要联吴伐魏,第二个便是加强对吴国的防备,最后,便是积蓄国力,征伐魏国。”诸葛亮一分析,孟获也觉得很有道理。

  蜀国本身的蜀中之地便是富足,孟获投靠之后,南中便名义上算是蜀地了,如今蜀国不止有南中之地,汉中之地也是尽归蜀国,加上关中之地和凉州等塞外之地,蜀国可谓今非昔比,只需稳步发展,魏、吴两国便不再是蜀国对手了。

  “丞相,南中有几物,或许可以加快蜀国国力和粮草恢复。”孟获犹豫再三,还是将话说了出来。

  “哦,不知蛮王说的是何物?若是真能加快国力恢复速度,那可是大功一件。”诸葛亮眼前一亮。

  “丞相且随我来。”孟获起身,挥手一请,诸葛亮也是起身跟上。

  孟获带着诸葛亮穿过了僰道城后的山岭,来到了一个水流穿过的山谷之中。在这片被群山环抱的肥沃土地上,孟获展示了他口中所说的“几物”。

 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种巨大的木制水车,其结构精巧,水流带动之下,能将河水引向高处的农田。诸葛亮见状,不禁连连点头,“此物可解决蜀中灌溉之难,提升农作之效。”

  随后,孟获又引诸葛亮至一处新犁的田地旁,展示给他一种名为“曲辕犁”的农具。与蜀中传统的直辕犁相比,这种曲辕犁更适合犁地,更加省力不说,减轻了牛畜的负担,还提高了耕作效率。诸葛亮亲自试拉之后,对孟获道:“此犁一行,着实提升了耕地速度,且节省人力,利于山地农业的发展。”

  行至谷深处,是一处水动磨坊。水轮转动之际,石磨缓缓工作,谷物被有效地磨成粉末。诸葛亮仔细观察其结构,发现其设计合理,能够大大提高粮食加工的效率。他心中暗想,此物若在蜀中推广,粮草储备的速度将大为加快。

  最后,孟获带着诸葛亮参观了一种水车纺纱的设备。这是由水力驱动的纺车,能够高效地将原棉转变为纱线。诸葛亮看着那些巧夺天工的机械装置,心知这些技术的推广将极大地推进蜀国的纺织产业,加速经济发展。

  “这便是蛮王在成都用蜀锦大挣一笔的原因了吧?”诸葛亮调笑道,他是早就知道孟获在成都干的那点事情,只是孟获乃是重要的合作伙伴,那点小事无伤大雅,便没有在孟获面前提起过。

  “倒是让丞相见笑了。”孟获也不解释,两人心照不宣的默认了此事。

  回到临时的营地,诸葛亮与孟获点起灯火,展开地图,开始策划如何将这些技术和设备推广到蜀中的每一个角落。

  “蛮王,你带来的这些技术无一不是宝贝。我们需先设模范区域,培训技术人才,再逐步扩展到全国。”诸葛亮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。

  “丞相,倒是可以免去如此麻烦,只要丞相允许,我南中可派出工匠到蜀中各处指导生产这些工具,保证能快速的推广起来。”孟获看着诸葛亮,一脸真诚。

  诸葛亮略一沉吟,便道:“好,那就依蛮王所言。”

  诸葛亮不是不知道孟获的那点小九九,若是由南中派遣工匠,孟获必将收获大量的名声,百姓必将感恩戴德,但他诸葛亮也不是嫉贤妒能之人,他的目的从来只有一个,那便是光复汉室。

  孟获点头如捣蒜,他知道这些技术和工具的传播,将使得他的家乡南中与蜀地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,共同繁荣。

  诸葛亮却在这个时候画风一转,对孟获道:“蛮王,你如今既然娶了孙权的女儿,孤虽知道你是因缘际会下做的,但未免别人说闲话,还需避一下嫌的好。”

  “还请丞相教我。”孟获忙起身下拜。

  诸葛亮微微点头,他知道这一刻将是策略与人心的融合之时。

  “理解,孟获,你新娶了吴王之女,这层关系的微妙我们都清楚。为稳固你这南中和东吴之间的联盟,同时也为了增强你与蜀汉的联系,我有一计,可让你在三方面都取得平衡。”

  孟获听得此言,心中不由得一惊。他尊敬诸葛亮的智谋与为人,知晓其必有高见,连忙表示求教。

  “丞相高见,获自当洗耳恭听。”

  诸葛亮微微一笑,他的目光如同穿透迷雾的明灯,“我们蜀汉也有一位出众的女将,乃是关羽之女,关银屏。她不但武艺高强,而且深明大义。如果你愿意,我愿做主,将关银屏许配给你为妻,这样一来,你既是孙权的女婿,也是蜀汉的女婿,自可平衡两家关系,且还能得到东吴和蜀汉的共同支持。”

  孟获闻听此言,心中既惊又喜。关银屏的大名他自然听过,未料到自己竟有缘与她结为连理。

  “丞相深谋远虑,获当然从命。只是不知关小姐意下如何?”孟获虽然粗犷,但也知儿女情长非儿戏,不能单凭政治联姻而强求。

  诸葛亮笑了笑,“这点你放心,我会亲自与银屏交谈,相信她身为蜀汉忠良之后,必能理解这桩婚事的重大意义。此外,你们大婚后,我还将奏请皇上,赐你蜀汉侯位,以示恩宠。”

  孟获闻言,心中的激动难以言表。他深知这不仅是自己个人的荣耀,更是南中与蜀汉关系进一步加深的象征。

  “丞相恩重如山,获无以为报,唯有今后更加用心于南中与蜀汉的交流合作,不负丞相厚望。”

  诸葛亮点了点头,他看重的正是孟获这种能顾全大局的胸襟。

  孟获与诸葛亮聊完正事,便向诸葛亮辞行而去。

  “丞相,孤离家日久,还需回去一趟,还望丞相海涵。”

  诸葛亮摇了摇羽扇道:“应有之义,蛮王自去。”

  此次离开南中已有快一年了,孟获也是有些想家,想念家中妻儿。

  只是有一事,却是困扰起孟获来,只见孟获时不时的回头看看坐在车里的孙小虎,这如何跟祝融夫人解释呢?

  甩甩头,孟获心中暗道:“船到桥头自然直。”

  孟获一行快马加鞭的往家中赶去,

  在孟获的快马加鞭下,他们一行人终于抵达了朱提郡的家中。尽管路程漫长且充满未知,但想到即将见到亲人,孟获的内心充满了难以言表的喜悦和期待。

  正当他们刚刚踏进府邸的入口处,远远地,祝融夫人携着儿子孟虬迎了出来。祝融夫人身着南中特有的彩织服饰,显得格外引人注目。她的脸上带着温婉的微笑,步伐轻快,显然对孟获的归来充满了欣喜。孟虬则个头已经抽高,眼神中透露出对父亲的无比敬仰。

  “夫君,你终于回来了!”祝融夫人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,情感丰富而真挚。

  孟获下马,迈开大步走上前去,深情地拥抱了妻子和儿子。他环视四周,发现许多族人都用好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随行人员,特别当目光落在孙小虎身上时,更是露出了复杂的表情。

  “让我来介绍一下,”孟获清了清喉咙,表情略显尴尬,“这位是孙小虎,我此次在吴国期间,因缘际会,吴皇帝作主,她现在是我的夫人。”

  听到这个消息,祝融夫人明显愣住了,她的眼神中流露出复杂的情绪:惊讶、疑惑、不安......然而,作为一个一直以来都深明大义的族长夫人,她知道此刻不是发泄个人情绪的时候。

  “欢迎回家,孙小姐。”祝融夫人微笑着,语气虽然平静,但眼中的波动难掩内心的波动。

  孙小虎也步前一步,恭敬地回应:“姐姐好,我初来乍到,还请多关照。”

  孟获看着这一幕,心中不由得松了口气。他知道,接下来的生活将会充满挑战,两个女人,总会有一个适应过程。

  当晚,孟获的家中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宴会,既是为孟获接风洗尘,也是为孙小虎的到来表示欢迎。席间,祝融夫人和孙小虎交谈不多,但两人都保持着足够的礼貌和尊重。

  夜深了,宾客散尽,孟获走进了祝融夫人的房间。他知道,有些话必须说清楚,有些事必须做好安排。

  “我知道这对你来说很突然。”孟获轻声说道,他的眼神真诚而深沉。

  祝融夫人轻轻叹了口气,缓缓地说:“我理解你的立场,也明白政治联姻的意义。只是突然多了一个妹妹,我需要时间去适应。”

  “我保证,无论如何,你在我心中永远是最特别的一个。”孟获握着祝融夫人的手,语气坚定。

  两人对视了一会儿,无声中流露出深深的理解和支持。

  夜深了,烛火吹灭了。

  孟获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,梦里面,孟获又开上了一辆熟悉的车,这辆车充满了野性。

  在这个梦中,他驾驶着一辆极具野性的越野车,踏上了一场未知的冒险。这辆车仿佛与孟获的灵魂有着神秘的联系,它的每一次轰鸣都在诉说着蛮王内心深处的渴望与挑战。

  他轻抚着车身,柔软温润的触感让人舍不得放手。发动机轻轻响起,似乎在邀请他开始新的征程。

  没有迟疑,孟获坐上驾驶座,手握方向盘,感受着这股蓄势待发的力量。车轮缓缓滚动,吞噬着泥土与碎石,越野车穿梭在茂密的丛林间,犹如野兽在其领地中遨游。

  随着加速,劲风如鞭,抽打在孟获的脸上,每一道风痕都带来一种难以言喻的快感。越野车似乎拥有自己的意识,它知晓每一个弯道,每一块石头,每一次加速都精确无比。

  突然,一道陡峭的山坡出现在眼前。孟获毫不犹豫,加大油门,越野车如同脱缰的野马,勇往直前。车辆腾空而起,飞跃山坡,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。在这一瞬间,孟获仿佛脱离了现实的束缚,体验到了飞翔的快感。

  落地的震动让孟获更加紧握方向盘,他的目光迷离,充满了对未知的渴望和对挑战的热情。森林里的树木在他的眼中变成了模糊的影子,他的世界只剩下了那无尽的道路和飞扬的尘土。

  越野车冲破了一片片荆棘,碾过了倒下的树干,每一次冲击都考验着孟获的驾驶技巧。然而,他似乎与这辆车已经合为一体,每一次转向,每一次加速,都显得那么自然和谐。

  天空渐渐暗淡下来,星辰开始闪烁。孟获停下车子,仰望星空,那无尽的宇宙似乎在向他诉说关于远方的神秘故事。他深吸一口凉爽的夜风,胸中充满了豪情壮志。

  在这片星辰之下,孟获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。他的内心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,对生活的热爱,对未来的憧憬。他知道,明天还有更多的路要走,更多未知等着他去探索。

  休息片刻,越野车再次启动,驶向了更深的夜幕之中。孟获的梦境探险,宛如无法停止一般,一次次休息,一次次再启动车辆,无休无止。

  当晨光洒进孟获的房间时,他睁开了眼睛,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活力。

  “嗯…”祝融夫人嘤咛一声,醒了过来。

  “夫人,呵呵呵”孟获一阵坏笑。

  祝融夫人揉了揉惺忪的睡眼,微笑回应:“夫君,精力可真好。”

  孟获坐起身,伸了个懒腰,说:“昨晚的探险让我精神百倍。我们今日可有什么计划?”

  祝融夫人也起身,轻盈地在屋内走动,拉开窗户让清新的空气和温暖的阳光洒满房间:“今日我们不如去游园,最近花开得正盛,正是赏花的好时节。”

  孟获点头同意,两人梳洗打扮后,叫上孙小虎,三人愉快地用了早餐。餐后,他们一同出门,步行前往不远的游园。途中,孙小虎与祝融夫人窃窃私语,聊了一些女儿家的体己话语。

  到了游园,只见花团锦簇,各种花卉争奇斗艳,蜜蜂在花间忙碌,小鸟在枝头欢唱。孙小虎、孟获和祝融夫人漫步花径,时而停步欣赏,时而相互打闹。在一片玫瑰园中,他们找了个幽静的角落,坐下来享受着花香和微风。

  就在这宁静的时刻,孟获突然有所感悟,没来由的便想起了李建勋的《春词》,不由的吟唱出来:

  “日高闲步下堂阶,细草春莎没绣鞋。

  折得玫瑰花一朵,凭君簪向凤凰钗。”

  孙小虎听得孟获词句,眼前一亮,顿觉新鲜,这诗句不同于汉府乐诗,但别有一番韵味。

  “夫君好雅致,夫君是不是君子六艺都学齐了?”孙小虎毕竟出身江南,风花雪月之地,更喜欢这诗词歌赋。

  君子六艺: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,孟获加上最近学的古琴,已然是学全了五艺,只是对这古代的礼仪却是有些不太感冒,以前是因为身在南蛮,对此不太重视,现在是位高权重,更没人来管他了。

  孟获笑道:“我虽学了一些,但还谈不上精通。这诗不过是忽然想起,与此刻的景致颇为应景。”

  祝融夫人则关注于另一件事,她轻轻拉着孙小虎的手,眼中带着一丝玩味:“小虎,你既然对诗词感兴趣,何不自己尝试作一首?我听说你在江南时,曾习得不少文艺。”

  孙小虎被祝融夫人这么一说,脸上泛起了微微的红晕,似乎有些害羞,但又好像被这个提议打动了心。她望向眼前的玫瑰花丛,只见那些花儿在阳光下争艳斗丽,各展风姿,她的眼睛闪烁着光彩,仿佛已被这美景深深吸引。

  稍作思索后,孙小虎清了清喉,以一种柔和而又略带羞涩的声音吟道:

  “玫瑰盛开春意浓,微风轻拂香四溢。  游园佳人共赏花,诗意盎然入心扉。”

  孟获和祝融夫人听后都不禁鼓掌叫好,孟获更是大赞孙小虎的才情:“小虎,你这首诗真是妙极,不输于江南的文人墨客。”

  祝融夫人也笑着补充道:“这样的才华,真应该多多发挥,将来定能成为一位女诗人。”

  孙小虎听到这样的夸奖,脸上的红晕更深了,但她的眼中却充满了自信和欢喜。三人继续在园中漫步,不时停下来观赏各种花卉,或讨论诗词,时光在这充满诗意的花海中悠然流逝。

  偷的浮生半日闲的孟获,自然是最开心的那个人了。

  接下来数月,孟获便是在朱提处理政务,将一些心中想法付诸实践,如今南中地区物资充足,工匠营的匠人也是充足,加之学校的推行,不出几年,南中的民智自然会打开,孟获的很多想法也就有了实现的基础。

  之所以同意将一些农业技术给蜀国推广出去,是因为孟获脑海中还有更厉害的。

  这几个月,在诸葛亮和孟获共同指导下,将水车、曲辕犁、水动磨坊及水车纺纱等农业技术在蜀国的核心地区进行推广。他们组织了大量的技术培训,选拔和培养了一批技术娴熟的操作工人,同时吸引了更多的农夫前来学习。

  期间,诸葛亮还特意撰写了《南中水利议》,详细阐述了这些新技术的重要性及应用前景,上书给蜀汉的朝廷,也是给刘禅一份尊重。

  随着技术的传播,蜀中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,粮食产量稳步上升,百姓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。

  而孟获也在此期间,收获了大量的人望。

  孟获的名声在蜀汉之中日渐显赫,百姓们纷纷传颂着他的美名。在孟获的引领之下,南中的农业技术不断推陈出新,使得蜀汉的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升,百姓们的生活质量也随之水涨船高。

  随着曲辕犁和水动磨坊等农业工具的广泛应用,农民们从中受益匪浅。曲辕犁的出现减轻了农民耕作的劳动强度,提高了耕作的效率。水动磨坊则极大地提升了谷物磨粉的速度,使得磨粉工作不再艰难繁重。

  这些技术的推广,让农民们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其他农作物,或是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,更有甚者能够有富足的物质和时间驯养牲畜,当真是脱贫致富了,蜀中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。

  孟获常常亲临田间地头,不仅指导农民如何使用这些新型农具,还倾听他们的需求和建议,不断改进和创新。

  他深知,技术的进步必须与农民的实际需求相结合,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。因此,他还特别重视农业技术的普及教育,经常派匠人在各乡镇举办技术讲座,让更多的农民能够学习和掌握这些先进的农业技术。

  孟获的这一系列举措,深受百姓的欢迎。


  (https://www.173xsv.cc/4687_4687590/11110937.html)


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:www.173xsv.cc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173xsv.cc